•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 自然何以具有价值?——在儒家语境中的解释
  • 邱志杰:儒学史
  • 哈佛人文中心主任:“现代性”不仅仅是个西方的概念
  • C.S.皮尔斯符号学与视觉艺术
  • 符号学理论
  • 符号学于艺术史的意义与应用
  • [视频]人民大学公开课:薪火传承·中国传统哲学通论
  • [视频]华中科技大学公开课:哲学导论
  • [视频]国立台湾大学公开课:西方文明史
  • [视频]大连理工大学公开课: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
  • 鲍栋:是艺术哲学,还是哲学艺术 ——以贾斯帕.约翰斯为例
  • 互动哲学:后辩证法与西方后辩证法史略
  • 上帝的命运 西方哲学史述略
  • 西方哲学史 - 罗素
  • 试析新哲学的诞生地——重读《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 利奥塔:知识合法化的叙事
  • 论析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宏观研究纲领
  • 试论西方市场经济伦理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 后现代艺术美学方法论阐释
  • 美学结构与基础力学
  • 与列奥·施坦伯格的心灵相遇--读施坦伯格的《另类准则》
  • 简论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 魏柯玲:阅读德里达
  • 关于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简述
  • 韩炳哲︱积极生活
  • 作为艺术的艺术和作为文化的艺术
  • 《艺术与物性》译后记(之二)
  • 理性的边界︱披着科幻外衣的哲学拷问
  • 政治哲学家哈耶克
  • 伯兰特·罗素论权力:舆论的权力
  • 导论︱现代性与后人文主义主体
  • 吴增定︱神与命运:从斯宾诺莎、尼采到德勒兹的哲学轨迹
  • 对现象学的误析
  • 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
  • 图像与本质—— 胡塞尔图像意识现象学辨正
  • 我所理解的“哲学”—— 从苏格拉底、笛卡尔、尼采、胡塞尔说开去
  • [视频]耶鲁大学公开课:政治哲学导论(1-24集)
  • [视频]武汉大学公开课:中国古代思想智慧(1-12集)
  • [视频]牛津大学开放课程:哲学概论(1-17集)
  • 书评︱解读福柯的治理术
  • 论理性信仰的衰落及其成因
  • 论历史研究的方法
  • 西方史学:新特点、新潮流和新趋势
  • 近十五年西方历史学的新发展
  • 艺术哲学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艺术哲学 > 自然与必然之间的管窥

    自然与必然之间的管窥

    2010-05-31 13:44:06 来源: 哲学.cn 作者:

    自然与必然是个大题目,本文从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中的运动概念和牛顿力学的运动概念之区别谈这个题目,故曰管窥。

    今人谈到自然,经常是指自然界。今人反思自然概念,首先想到的是正常,乃至概率意义上的常态、正态。这些都是衍生的理解,我们须得回到对自然的原始理解才易于看到这些衍生理解之间的联系。

    就像自然这个汉语词所体现的,自然的本义是“出自本身”。自然本来主要是表示一种存在方式。自然与人工相对,但古人并不把非人工的东西合在一起叫作“自然界”,把人工的东西合在一起叫作“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中的事物同样有的出自自身,有的出自人为,例如在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中,荀子认为恶是出自本性的,善是人为的。希腊文里与“出自本身”这一意义上的“自然”比较接近的语词是ta auto。phusis和中国古人所说的自然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phusis较早就有了接近于今天所称的“自然界”的含义。

    出自本性的事情是自然的、正常的。自然和偶然相对。人活到八十岁,死了,这是自然的,是自然死亡,有个人被陨石砸死了,这是偶然的。理性当然只关注自然的东西,关注本性使然的东西;本性使然的东西才有道理,才是道理。偶然之事不需要解释也无法解释——“那只是个偶然事件”不是对那件事的解释,而是一个关于无需也无法深究理由的评断。

    形而上学探索事物之所以如此的道理。合乎道理的存在是必然的存在。在这里,是与应当并没有巨大的裂隙。合乎道理的存在是如此,也应当如此。界限在于自然的存在和偶然的存在,偶然的存在是如此,但没有什么道理它应当如此而非另一个样子。

    科学说明则以定律为归宿。定律告诉我们事物是如此,并且在一个转变了的意义上,必然如此。但在形而上学家看来,科学的“必然规律”其实是偶然的,因为事情如此并没有什么道理。于是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在黑格尔那里,理性的最高原则是自由。理性的本质在于理解,而我们真正能理解的,是自然的东西,自由的东西。最高的可理解性是自由。黑格尔指出,自然律的必然性本身应被视作偶然的东西,原则上就是与理解相隔阂的东西。

    我们当然会注意到,在汉语里,自然和自由的字面意思几乎完全一样,发自本性的活动是自然的,也是自由的,被外力胁迫,是不自由的,也是不自然的。我们把在真空中坠落的物体称作自由落体。从字面说,只在古典意义上它是自由的,即,与精神追求卓越的自然倾向相反,重物从高处落向低处是自然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各依其本性。在亚理士多德那里,即使简单的位移也有自然(基于本性的)和偶然之分:迫使物体离开其固有位置的是强制运动,是外加的、偶然的,而返回其固有位置则是物体的本性,弹簧出于本性返回其固有位置,这是自然运动。

    一颗子弹飞动着穿过空气,因为它尾部的火药爆炸了,我们不会说是“因其本性”而飞动的,因为爆炸不在子弹里,爆炸传给子弹的动量是从外面传进去的,因而子弹的飞行不是子弹的本性行为而是强迫之下的行为;但是,如果在它的飞行中,子弹穿透了一块木板,它之所以能穿过而不是停留在里头则是因为它重,……它的穿透力,就它是其重量的功能来讲,是它的“本性”的功能。

    而在牛顿力学中,物体受了外力的作用才坠落,那么自由落体就是不自由的、不自然的。实际上,在牛顿力学中,没有任何一种变动是自然的或自由的。4由于消除了本然运动与被迫运动的区别,牛顿才能够问:苹果为什么会落下来。牛顿当然比我们聪明,但在这件事上,并不是牛顿格外聪明所以问出了我们平常问不出的问题,而是牛顿在另一个层面上思考问题。

    本性总是以某物为中心得到归属的,必须有一个自身,才谈得上本性、自然。自身性或本身性是自然哲学中的核心概念。科学史家经常说到近代科学的去中心化,我们在这里看到,去中心化应视作去本性化的一个显例。在新物理学中,各种事物不再各自拥有自己的本性(自然),所有的运动和活动都由外力加以说明,于是我们不再面对各式各样的本性,而是面对一个笼而统之的“自然”或自然界,整体上与人类社会相对待。今人有时强调自然界和人类的统一性,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在自然科学的强势概念框架里,他们很可能不是要重新把自身和本性赋予自然事物,而是要把人类活动也视作不具本性的活动。

    今天的物理学不再用本性之类来说明弹簧回归原状的运动了。去除本性是近代科学的基本战略之一,并因这一战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并不意味我们的日常思考不再用本性和受迫这类概念来理解弹簧的变化。实际上,我们平时甚至并不把弹簧拉长、按紧、归于原状叫作“运动”,弹簧的这些变化和一个台球被击到台面这边那边是不一样的。可以说,台球停在台面这边或那边对台球是无所谓的,但弹簧被扭曲对弹簧却不是无所谓的。

    更不用说涉及人类行为的思考了。无论人的行为获得了哪些实证说明,受迫抑或出于本性仍然是且仍将是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主导范畴之一,其他方式的说明只可能起到很有限的辅助作用。

    自然哲学本来探索事物怎样依其本性活动,自然科学则专门研究没有本性的事物,这些事物的总和被称作“自然”。自然科学专题研究没有本性的、“不自然”的对象,近代科学搜集到我们很难自然而然看到、感到的现象,通过各种实验装置迫使事物进入不自然的状态,深入到人们难以自然地理解的领域。在种种意义上,自然科学都和我们平常所理解的自然相反。当然,我们今天说到“自然科学”,不会产生什么误解,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自然的两个意义,几乎截然相反的两个意义。

    在自然哲学中,自然运动是发自本性的、回归本来位置本然状态的运动,偶然的运动则是被外力迫使的。近代力学消除了各种事物的本性,一切运动和活动都是由外力造成的。如果说,在自然哲学中源于本性的活动是必然的,那么现在反过来了,被迫的运动和活动反倒被视作是必然的。

    不过,现在“必然”已经没有它的对偶了,一切运动都是由外力导致的,都是必然的。古典意义上的必然/偶然这组对偶在近代力学里消失了。除非在如下意义上: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只是假象。但这不过是说,偶然只是出于认识的无能,真实世界中是没有偶然的。

    我们看到,绝对必然性学说和去本性化有紧密的逻辑联系。文化考察也许会表明,这一过程从一神教已经开始,在这样的宗教里,唯有上帝有本性,其他万物都是被决定的。在基督教神学中,上帝之为唯一的具有本性的存在使得人的自由意志和道德责任成为最棘手的难题,这和现在科学主义面临的情形可说一模一样,差别也许只在于基督教神学实不甘放弃自由意志和道德责任,而科学主义者似乎做出了放弃的准备。

    1 柯林伍德说,phusis从晚期希腊已经隐约出现了“自然界”这一含义,但这始终是远为次要的含义。科林伍德,《自然的观念》,吴国盛、柯映红译,华夏出版社,1999,48页。

    2 加达默尔对黑格尔这一提法的阐释参见:伽达默尔,Reason in the Age of Science, Trans. By Frederick G. Lawrence, the MIT Press, 1983,8-9页。

    3 罗宾·科林伍德,《自然的观念》,吴?ⅰ⒖掠澈煲耄??某霭嫔纾?999,49-50页。

    4 也许我们会说,在牛顿力学中,有一种根据其本性的运动,即惯性运动。然而,惯性运动在自然中丝毫没有特殊的地位,只是作为计算运动的一种初始状态。也因此,牛顿承认,我们无法以实在论的方式确定何者是惯性运动。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