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艺术背景 > 美国航天飞机退出舞台留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航天飞机退出舞台留给我们的启示

2011-07-09 14:33:26 来源: 国际在线、中国新闻网 作者:驻美国记者/王姗姗、韩曙;中新社记者/庆才

“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2011年7月8日发射升空,美国媒体称这次飞行是航天飞机“飞向历史”之旅。按计划,“阿特兰蒂斯”号将于20日返回地面,在那之后,美国往返国际空间站的运输工具将全部退役。美国宇航局称,不再为近地轨道太空任务制造和维护航天器,日后将依赖商业伙伴运载航天员和物资到国际空间站或其他地方。

 

国际在线消息(驻美国记者王姗姗、韩曙):随着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顺利升空,美国将见证航天飞机时代的终结。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将依赖俄罗斯的宇宙飞船运送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美国航天领域专家指出,航天飞机退出历史舞台并不意味着美国航天实力的衰落,但美国应加大太空国际合作,以达到利己利人的效果。

“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8日发射升空,美国媒体称这次飞行是航天飞机“飞向历史”之旅。按计划,“阿特兰蒂斯”号将于20日返回地面,在那之后,美国往返国际空间站的运输工具将全部退役。美国宇航局称,不再为近地轨道太空任务制造和维护航天器,日后将依赖商业伙伴运载航天员和物资到国际空间站或其他地方。

美国宇航局局长博尔登表示,相信私营公司很快将拥有这一能力。

博尔登说:“如果问私营企业要多长时间才能送宇航员上空间站,根据以往的经验,签署合同三年之后,企业应该有能力完成这一任务。有些人认为或许会更快。我们预计需要三年,如果要给出个时间点的话,应该在2015年。我相信美国的公司和它们的航天器可以把我们的宇航员送上国际空间站,而不是一直依赖外国政府。”

美国停飞航天飞机,看似是美国航天史上的一次重大挫折。但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从产业角度看,这几乎是一次从“输血”式发展到“造血”式发展的航天产业大跨越,将对未来发展带来巨大益处。据悉,美国私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已开发出自己的运载火箭,按计划将于明年开始为美国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为美国运载宇航员。

博尔登说,美国的航天技术仍将遥遥领先。

博尔登说:“作为曾经的宇航员和现任的宇航局局长,我可以告诉大家,美国在航天领域的领导地位将至少再有半个世纪。”

不过在美国的私营公司有能力运载宇航员之前,美国将在这一空档期依靠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运送宇航员往返空间站,每次任务花费是 5000万美元左右。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俄之后的第三个有能力将宇航员送上太空并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有分析人士提出,除俄罗斯系列飞船之外,中国的航天器是否会成为一种可能。华盛顿智库机构“传统基金会”的安全问题专家迪恩·程认为,中国的宇宙飞船目前尚不具备这个能力。

迪恩·程说:“首先,中国的神州系列飞船还没有空间交会对接的技术;第二,中国不是国际空间站成员。”

国际空间站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洲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8日透露,目前我国并不是国际空间站计划的成员国,而在未来的航天事业中,国际合作将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中国将积极寻求国际空间站合作。

迪恩·程表示,未来不排除美国宇航员搭乘中国航天飞船的可能性。目前美国已经注意到执行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于6月底转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任务实施前最后阶段的测试工作,中国将在今年第三、四季度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实施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而且早在2009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白宫科学顾问约翰?霍尔德伦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不排除美国宇航员搭乘中国飞船的可能性,不过这种可能性“取决于中美关系的发展程度”。

虽然中美有识之士力主两国应加强空间合作,而且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两国曾在联合声明中表示,在透明与互惠互利的原则下,两国应该开始在联合载人航天和空间探索方面展开对话,但实际上两国在太空领域的合作进展缓慢。两国企业间虽有部分合作,但政府间没有建立起空间合作机制。

美国宇航局负责航天飞机研制和维护的科学家之一伊戈尔·埃伯斯坦说,加强国际合作是推进科技进步的趋势,但美中两国的合作目前面临着一些障碍,他希望看到这些障碍能逐步减少。

埃伯斯坦说:“科学家都希望能进行合作,限制合作的通常是一些政治和军事因素。我觉得双方的疑虑不会消除,但是如果有足够的外交智慧的话,合作的障碍会减少一些。我想我们的合作也许可以从军事因素最少的领域开始,比如致力于环境保护的空间技术。”

有观察家认为,美国“航天飞机时代”的结束虽不能说明美国太空力量的衰落,但在预算等多重压力下太空探索总体实力的下降会使美国变得更务实,这最终有利于国际社会在太空领域的合作与协调。

中新社华盛顿 7月8日电 题:“三十而退”:美国航天飞机时代怅然落幕

2011年7月7日,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美国宇航局将于8日发射“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这是“亚特兰蒂斯”号最后一次执行太空任务,“亚特兰蒂斯”号30年航天飞行也将随之划上句号。

中新社记者/吴庆才

这是载入史册的时刻,也是令许多美国人尴尬的时刻。当“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8日划破佛罗里达的愁云惨雾,最后一次飞向国际空间站时,一个让美国人引以为傲的航天飞机时代正在悄然落幕。

和先行退役的“发现号”和“奋进号”航天飞机一样,“亚特兰蒂斯号”12天的太空任务结束后,将被送入博物馆,过起任人瞻仰的退休生活。

对于年仅“30岁”的美国航天飞机而言,而立之年“被退休”多少有一些尴尬:它们的接班者——美国新一代航天交通工具至少要五年后才能推出,这就意味着今后美国只能仰赖昔日航天劲敌俄罗斯的飞船向空间站运送宇航员,别无他选。

三十载难以承受之“重”与“痛”

航天飞机承载着美国人的光荣与梦想。在30年的飞行中,这些太空使者把50多颗卫星送进了轨道,将来自16个国家的355名人员送入太空。并发射了包括哈勃太空望远镜在内的一些重要轨道观测仪。

这些“功臣”的“英年早退”实属无奈。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难以承担高昂花费之重。1972年项目启动时,官员们承诺每次发射成本约1050万美元,但实际每次发射成本高达15亿美元。

美国宇航局近日评估显示,从航天飞机诞生到2010年,美国已经在上面花费了约2090亿美元。有报道称,考虑通胀因素之后,这一金额已超过登月、制造原子弹和开凿巴拿马运河的总和。

航天飞机技术老旧,安全性能堪忧也是其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特别是“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的失事,导致14名宇航员牺牲,成了美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美俄太空竞赛:俄罗斯完胜?

美国航天飞机退役之后,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美俄太空竞赛又一次出现了微妙的转折——俄罗斯将至少在五年内垄断前往国际空间站的载人航天飞行。

昔日太空霸主的美国也只能接受俄罗斯人一次次的“坐地起价”。自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于2004年宣布结束航天飞机计划以来,俄罗斯已将载送航天员升空费用8度加价。

涨幅最大的一次是今年夏天航天飞机全部退役后,美国将需为每位升空航天员向俄支付4340万美元,较上半年大幅加价57%。而到2016年时,“联盟号”上的每个座位将高达6300万美元,较2005年上涨175%。

这样的境遇让很多美国老科学家颇感不适。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加里说:“悲伤的感觉如同失去一个老朋友,我们丧失了60年前冷战开始时的那种精神。”

不管美国人对“联盟号”这种“老爷”飞船多么不屑,俄罗斯人还是笑到了最后。“联盟号”代表了低成本人类太空探索的成功。相比美国航天飞机耗资两千多亿,整个俄罗斯航天计划目前每年仅花费20亿美元。而且,“联盟号”总体上比航天飞机要安全得多。

《华尔街日报》评论说,美国不得不思考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问题:它成功研发出航天飞机,赢得了技术竞赛,但却输掉了这场战争。

不是结束的开始而是开始的结束

美国总统奥巴马6日在谈及即将退役的航天飞机时,敦促美国宇航局开拓科技“突破”,确保美国在太空探索上的领导地位。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博尔登并不承认美国的落败,最近他公开说:“作为前宇航员和现任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我在这里要告诉大家,在将来的半个世纪中,美国会继续引领航天事业50年。”

如果一切如美国宇航局的计划,俄罗斯的霸主地位将于2016年结束,美国宇航局希望届时由私营部门制造和运营的新航天交通工具能投入使用。

美国航天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艾略特·普尔哈姆当日在媒体上撰文指,美国航天飞机退役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但不是世界末日。他引述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名言说:“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或许只是开始的结束!”

“亚特兰蒂斯号”指令长克里斯托弗·弗格森在当天航天飞机升空前说:“我们今天并非终结这一征程……我们不过在完成一个永不终结征程的一个篇章。”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