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汉洙(韩国),Messenger From Z
▲李世贤(韩国),红之间(Between Red),本文全部图片由金鸡湖美术馆提供
文︱陆冉
付晓东策划的“人造仙境”(Artificial Fairyland)中韩青年艺术展目前正在苏州金鸡湖美术馆展出。展览海报像是一张3D图片,放射的彩色波纹似乎正在邀请人们进入一个技术版仙境。“人造仙境”初听之下有些荒唐,但仙境其实本来就是人造的。先民们在哲学著作、志怪小说、诗歌散文甚至是正史之中虚构着这样一个介于人间与天上的场所,想像此处长生不老的神仙和他们极乐逍遥的生活,或者借助药、酒与隐居,实践“神仙”的生活方式,将哲学思想、宗教与社会理想寄托于其中。
这个由整个东亚地区共享的心理原型保存在我们文化艺术的各个方面,随着技术发展,逐渐以另一种方式重现。正如策展人付晓东在展览前言中所说,“艺术家们不再如同先民那样需要用木刻版画记录下《山海经》、《搜神记》里面单线条的羽人和昆仑地图,而是在后网络主义时代通过3D技术和虚拟空间体验感官狂喜,仙境和升仙体验得以延续的保存在模拟的视觉作品的信号之中。”
《人造仙境》展出了来自中韩两国的19组艺术家作品,用各自的方式呈现他们对于海上仙山、感官操控、宗教崇拜等主题的探索,构成了一个当代仙境图景。
▲ 张小迪(中国),观水:蓬莱
▲ 郑江(中国),蟲,展览现场
▲ 郑江(中国),蟲,局部,展览现场
展厅内,张小迪《观水:蓬莱》,李世贤(韩国)《红之间-99》,李汉洙(韩国)《Messenger from Z》,松泌《路》和郑江《虫》等作品,通过摄影、绘画、装置、雕塑等媒介塑造出仙境的景观想像。
郑江的作品《蟲》由一个一个圆盘中的彩沙构成,上面有月球环形山那样的结构,和一些错综线条,鲜艳的色彩有些像放大的细菌菌落。郑江将不同颜色的彩沙分层铺好,再在其中埋入蚂蚁和一种以蚂蚁为食的虫子蚁狮。蚁狮在沙地中搭建陷阱捕食蚂蚁的过程中,会将内层的沙子翻出到外层,并在留下在沙子上行走的痕迹。
▲ 田晓磊(中国),诗歌,截图
田晓磊的3D动画《诗歌》,想像了一个由人与机器结合而成的世界。在一个充满大脑蘑菇云、生殖器大炮、子宫塔的后工业景象中,你可以看到各种生物与技术的杂交物以缓慢的节奏运动着,就像是《山海经》中那些生活在海上仙山中的神兽。
▲ 陆扬(中国),妄想曼陀罗,截图
在陆扬的《妄想曼陀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中性人通过3D扫描技术和三维渲染在数字世界中诞生并死亡的过程,以及脑立体定向手术和深层脑刺激疗法如何刺激这个中性人的大脑,操控其情感、感觉和行为,最终塑造出“完美大脑”,成为一个人造的神。
▲ 陈天灼(中国),19:53,截图
陈天灼作品《19:53》在暧昧的色彩和烟雾中搭建了一个神坛,融合各种亚文化元素,构建出一种虚拟宗教体验,呈现出某种“升仙”后的癫狂状态。
▲ 胡婧(中国),过滤椅
胡靖的《过滤椅》结合脑科学和幻肢体验,想像了一种排查不合格的太监的电动椅装置。一些失去了身体部分肢体的人,在某些情况下仍然能够重新感受到失去的肢体,这被称为“幻肢”现象。“幻肢”现象有时也会出现在被割除了生殖器的太监身上。由于控制生殖器和足部感受的大脑区域相连,“过滤椅”通过刺激太监足部,观察其生理反应,由此排查没有被完全阉割的太监。
更多“人造仙境”展览作品:
▲ 松泌(韩国),路
▲ 梁硕(中国),女蜗创业园
▲ 林科(中国),屏幕快照 2012-2137
▲ 商成祥(中国),云图系列之五
▲ 王濛莎(中国),丸子计划
▲ Yorkson(中国),#save.grandma
▲ 金炳昊(韩国),造作
▲ 权五祥 (韩国),苹果
▲ 阿斯巴甜(中国),Luck A-Z
▲ 董大为(中国),作品草图
▲ 曾扬(中国),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人造仙境》将在苏州金鸡湖美术馆展出至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