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d=2" target="_blank">“智慧北京”现场
  • 地球上有生物吗——科幻与艺术交汇于未来
  • 张文超︱人工智能艺术的观念与实践
  • 张尕:策展人与艺术家的强强联合
  • 艺术本体数字技术审美价值体系数字艺术当代艺术
  • 新媒体艺术家冯梦波:新技术下一颗传统的心
  • 中国嗅觉艺术提案(实施中)——嗅觉•感觉
  • 书单︱14本新媒体艺术书
  • AI ART. 2020 人工智能艺术与设计在线论坛2020
  • 最后的拍卖:尤伦斯今秋出手新媒体艺术藏品
  •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全球机器人产业进入新一轮变革机遇期 驱动人类社会加速进入智能时代
  • 媒介与技术的可介入性:中国数字艺术策展三十年
  • 世界首份人工智能白皮书 看AI与艺术的交汇融合
  • [现场]首届中国(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
  • 城市化风景——2008上海电子艺术节
  • 中国美术学院09届新媒体毕业作品展现场
  • [视频]中南大学公开课:人工智能PK人类智能(1-7集)
  • 莫斯科双年展——新媒体成主流
  • [现场]新媒体艺术在莫斯科双年展
  • 媒体艺术与歌剧院的邂逅 - 布莱梅剧院
  • [书评]新媒体艺术策展简史:对话策展人
  • 新媒体艺术:数字时代的新趋势
  • LATENTO︱致“未来” 嘉宾手记
  • 其他频道:媒体艺术活动周之二
  • 张尕:中国的当代艺术需要自信
  • 数字媒体艺术史
  • [上海]重力场——2011喜玛拉雅跨媒介艺术节
  • [展讯]光·合——国际数字媒体艺术展
  • 平等建构人机合一体系,机器人艺术时代到来了吗?
  • 新媒体艺术收藏方兴未艾
  • 超酷的全息视觉设计EPIC4.0
  • 9.29直播︱人工智能与当代艺术NO·2 — 人工智能的能与不能
  • 从阳台出发——想象技术、社会与未来生态
  • 国内NFT发展仅限于数字藏品吗?
  • 浅析中国生物艺术的特征
  • 科幻是一种工作方式(下):对科学史的视觉试探与边界诚实
  • 媒体城市·聚合微时代:西安新媒体短片高峰论坛
  • 关于新媒体的全球进程调查︱日本媒体艺术
  • 术问:真实的回归”于德国ZKM开幕
  • 数字艺术中国:“对话”
  • 新媒体考古:多重线索下的温故
  • 新媒体艺术在国内的收藏处于未开发阶段
  • 网络时代的“田园城市”——评威廉·J·米切尔的《比特之城》
  • [视频]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艺术和科技中的感觉与想象(1-4集)
  • 交互艺术
  • 文献档案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大史记 > 文献档案 > 新书︱我与前面的未来在一起——冯博一策展往事

    新书︱我与前面的未来在一起——冯博一策展往事

    2024-04-28 16:35:02.669 来源: artda.cn 艺术档案 作者:冯博一

    231.jpg 

    ▲ 冯博一/著《我与前面的未来在一起:冯博一策展往事》


    书名:我与前面的未来在一起

    副标题: 冯博一策展往事

    作者: 冯博一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4-1

    ISBN: 9787301340295

     

    内容简介

    本书从作者过去三十年的编辑、写作和策展实践中选取了十一个有代表性的案例汇集成册,每一个案例都包括案例发生时的写作和现在的回忆,前者多是对具体案例所针对的问题进行的理论思考,后者则偏重于展览背后细节的再现,带有知识分子私人笔记的色彩。

    《我与前面的未来在一起:冯博一策展往事》不仅涉及诸多重要当代艺术家、策展人、学者,还有许多已被遗忘的人和事,而且还收录了作者珍藏的大量第一手图文资料,使全书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在整体上则是呈现了一位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见证者、推动者所参与和理解的艺术史、策展史。

     

    作者简介

    1960年代生于北京,1980年代历史专业本科毕业。当过教师,做过20年的专职编辑。1990 年代初开始游走于民间空间。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并兼任四川美术学院艺术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7—2017年兼任何香凝美术馆艺术总监;2012—2014年兼任苏州金鸡湖美术馆艺术总监。2010年、2016年两次获“艺术权力榜”年度策展人奖;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获AAC艺术中国“年度策展人”奖。

    从1980年代未开始,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策展、评论、编辑等工作。始终关注边缘、另类的艺术家、群体和不同代际艺术家生存状态及创作趋向;注重中国当代艺术的在地性、探索性和批判性;尤其重视具有实验性价值的艺术家创作。撰写有百万字的论文和评论文章;策划有上百次中国当代艺术,以及中外共术交流性展览。是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界最活跃的独立策展人和评论家之一。

     

    目录

    自序

    1. 黑皮书 1994

    记忆,不仅仅是黑白

    ——在编辑《黑皮书》的前后

    《黑皮书》 编者的话

    《黑皮书》 稿约

     

    2. 生存痕迹 1998

    界限两边,都是世界

    ——有关“生存痕迹”展览的记事

    “生存痕迹”的痕迹——关于“生存痕迹——’98中国当代艺术内部观摩展”的一种描述

     

    3. 不合作方式 2000

    在上海,作为立场与态度的“不合作方式”外围展

    关于“不合作方式”

    关于“不合作方式”展览的策划方案

     

    4. 知识就是力量 2001

    一次失败的展览

    ——北京图书大厦“知识就是力量”展览的前因后果

    29日,封!——关于“知识就是力量”展的策划和现实境遇的报告

     

    5. 北京“浮世绘” 2002

    浮“事”流年

    ——798艺术区首次当代艺术展“北京‘浮世绘’”

    “浮世”的想象与“浮生”的梦幻——关于“北京‘浮世绘’”展的题释及其他

     

    6. 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 2002

    全球视野,中国经验

    ——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纪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关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前卫艺术

     

    7. 蓝天不设防 2003

    我在地面上,蓝天不设防

    ——抵抗“非典”疫情的“蓝天不设防”艺术行动

    让我抖抖灰——关于“非典”时期“蓝天不设防”艺术行动的台前幕后

     

    8. 左手与右手 2003

    左看,右看

    ——搅局的“左手与右手——中德当代艺术联展”

    红色墟——关于策划“左手与右手——中德当代艺术联展”的札记

     

    9. 东亚生活样式 2004

    只在我所在的空间

    ——混搭的“东亚生活样式”展览

    “生活样式”的营造与想象

     

    10. 空间的多米诺计划 2009

    设置障碍,或跨越障碍

    ——曲折的“空间的多米诺计划”

    关于实施“空间的多米诺计划”的一种叙述或报告

     

    11. 海峡两岸与香港、澳门地区艺术交流计划 2010—2014

    此地与彼岸:一种想象的艺术共同体

    ——持续“海峡两岸与香港、澳门地区艺术交流计划”的殊途回声

    关于“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艺术交流计划”的策展、认知与现实处境

     

    人名、机构名索引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