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艺术》2011年12月刊封面
2011/12月刊 出刊日期:2011/12/12 总第55期
杂志首页
震荡的拍场 谁上位谁出局?
卷首
拍场杂念
熊市之下,方显英雄本色。从上月的苏富比开始,市场的颓势便已暴露无遗。上期杂志我用了“二次探底”的标题来概括此次拍卖,并且指出“大盘腰斩”,当然是相对春季尤伦斯专场创出了空前佳绩而言。不管如何,当代艺术...
拍场
2011秋拍遇冷了吗?
跌宕起伏的秋拍季第一段落终于在十二月初北京暂时画下一个不太完美的句点,想必已经人困马乏的玩家们不知现在心情如何?虽然书画古玩市场依然高价频出,但据业内人士透露,本季书画大盘“价跌了三成,量跌了四成...
明星
绘画“杀手”王兴伟
11月5日,在麦勒画廊的最新个展的开幕式上,王兴伟再次显示出他极佳的人缘,东北亲友团、上海帮、球友都纷纷前来捧场。这位早年在东北被认为是“绘画杀手”、不走以鲁迅美院为代表的学院派路数,让老一辈看见其风...
对话
村级美术馆的生存法则
11月6日,北京第二座村级美术馆——寺上美术馆在它来势汹汹的开馆展“清晰的地平线——1978年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中高调宣布启动,副馆长冀少峰更是对它的未来踌躇满志;五年前,同样是在秋天,随着中国电影论坛在宋庄...
TV
苏笑柏 与画谋皮
苏笑柏回国之后便一直心存惶恐,这惶恐源自于他对国内艺术圈爆炸式生活方式的不适。苏笑柏曾对儿子百溪说:“绘画就是一张皮,艺术家就是要把这张皮做好”。苏笑柏认为,绘画始终是一个个体的劳动,所以,他慎重地...
推手
张锐 走好第二步
“我的回答你满意吗?”在和记者畅谈了一个小时之后,张锐仍能这样神采奕奕的反问记者。事实上在接受记者采访之前,张锐刚刚送走另一家媒体。在今年“艺术长沙”的收藏家年会上露面之后,张锐又在自己的瑞居酒店高...
蔡文娟 细水长流的缓行
若要给蔡文娟的名字前加上定语,80后、美女总监这两个修饰词已足够吸引眼球。她从去年底开始组建起一个小型艺术机构,今年10月以年轻艺术家七人展赢得开门红。但这样介绍不及简单的“秀外慧中”四字,而这就是新...
亚洲新锐
宋元元 “本能动物”的恋物癖
宋元元的工作室里有两把看起来很陈旧的椅子,“那是我姥爷做的,估计我永远都不会扔”。这句话让我们的对话直接导向了恋物的话题,在对现成物的不断描绘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感觉和方向。 宋元元是一个“本能动物”——...
世界
Nick Simunovic:不排除在中国建立新据点
画廊中的帝国——高古轩,于香港开设了全球第11个据点,香港离中国内地是如此的接近,但也如此遥远。从代理了第一个中国艺术家曾梵志开始,人人都知道这是一桩“鱼帮水,水帮鱼”的好事;从第一个开幕展达明·赫斯特开...
库耐里斯 一场诗变
近日北京艺术圈频频迎来国际大师级艺术家。由今日美术馆与黄笃策划的《演绎中国》,即由意大利艺术家雅尼斯·库耐里斯(Jannis Kounellis)领衔演出。虽然馆方一律以“贫穷艺术家“作为宣传点,但受访时他却坚决不被...
筱山纪信 东京恶童
摄影从来不撒谎,它只是提供一种视角给人们,去观看这个世界的另一种角度。筱山纪信认为摄影中的影像到底是真实还是虚幻,讨论起来一点意义也没有;他还说:“摄影其实是很私人的,它属于个人生理与欲望的总体现,...
Pascal:估值洼地的海外华人艺术
在香港成为众国际画廊抢滩之地后,不只有像高古轩这类做一级市场的画廊更有如de Sarthe Gallery从二级市场起家的画廊加入这波东进。de Sarthe的主人Pascal游走亚洲多年,早期许多赵无极作品都由他经手过,是台湾...
艾瑞尔·哈桑 关于疯狂
由亦安画廊及Greenway Art画廊联合举办的 《关于疯狂》是讲述一位活在矛盾年代的艺术家的一段疯狂故事。“因为人类的状态是暧昧的,而暧昧是人类所寻找的,经过失败与无耻,人类才得以挽救他的生存”。艾瑞尔·哈桑...
封面人物
方力钧 舒服是至高无上的原则
我现在有一点像陷在沼泽地里面,本身是一种危机,但挣扎又是一种很过瘾的感受。 “我们现在的采访其实就是以命换命的过程,我把我的生命付给你,你也把你的生命付给我,我们现在就是在流失生命”。说这句话的时候...
特写
薛松 锦灰仍在 心火不灭
我想突破中国传统,并超越西方现代主义,说来容易,想要做到可就非常困难。 心火 薛松的八字里面有4个甲木,风水先生说这样的命理需要火助。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场火灾点醒了正在为寻找新的艺术语...
城市
沈阳 超现实的梦境
在电影《钢的琴》结尾,一架纯钢制成的钢琴缓缓升起在空中的画面,很符合我对东北的印象。这里就是这样一片土地,有着无法消散的厚重——然而在一片厚重之中,东北人又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创造出一个紧贴着现实的绮丽...
名作档案
在观念的边缘
《灯光下的两个人》是耿建翌在浙江美院的毕业作品——'85时期的艺术家们似乎都有这样的特点,在学校求学期间就已经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一旦进入创作,就迸发出惊人的能量,并且他们的作品也恰好成为那个动荡时代里最...
人物
牟林童 隐没在花园深处的孤独
和一个作家朋友通信,提及各自的近况,尤其是入冬后,日渐明显的孤独感与抑郁。她说,她刚读完了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的《孤独及其创造的》,觉得很有收益,文中写到:孤独。但不是指孤身一人那种状况。例如,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