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艺术”和“实验艺术”的废除---我的理想用词是“艺术”
  • 邱志杰:区分描述性概念和分期概念――中西语境中“当代艺术”的概念考察
  • 传统、全球化,以及影响东西方当代艺术的几个问题
  • 黄笃︱艺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但可以综合现实
  • 重要的不是“什么是当代”:我们应该关注在历史中形成的当代性
  • “一路走来”——“中国前卫艺术教父”栗宪庭的艺术之旅
  • 艺术中的政治——汪晖与朱金石的对话
  • 欧游反思录 ——欧洲三大艺术活动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 当代形式与传统文化(关于观念艺术)
  • 朱青生:中国未真正诞生艺术史专业
  • 专家认为:中国策展人应具备两种目光
  • 何桂彦:重要的仍然是艺术
  • 原志阳:当代艺术如何介入城市文化权力空间
  • 鲁明军:功能自觉与价值阙如
  • 冀少峰:为什么是“中转”
  • 朱其︱疯狂消费是我们觉得真实或者踏实的存在
  • 何谓“事件”——如何创造一个展览
  • 本届卡塞尔文献展以失败告终?策展团队Ruangrupa访谈
  • 陈晓峰:2011年艺术危机G点
  • 盛葳︱论“体制”与“当代艺术”之关系
  • 孙振华:史学传统和当代艺术史写作
  • 刘淳:策展人的价值与意义
  • 展览制度与中国当代雕塑
  • W.T.J. 米切尔︱视觉媒介不存在
  • 朱青生:对博伊斯的一些评价
  • 张海涛:对宋庄“强拆事件”的见解
  • 被误读的“行为” ——二十年多年行为艺术现象和背景
  • 彭德︱中国美术发展战略
  • 欧宁:报纸是隐形的公民建筑
  • 栗宪庭:“被消费”的影响力
  • 冯博一︱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劫难逃
  • 安塞姆-基弗:艺术是艰难的,可不是娱乐
  • 奥利瓦中国行的意义与中国抽象艺术
  • [访谈]张海涛:转换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
  • 与传统碰撞?PSA“青年策展人计划”展现新生代策展人的爆发力
  • 自动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上):中国当代艺术在变乖还是进化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之路在何方?
  • 从高岩松装置作品看今日“新垃圾艺术”
  • 朱朱:“狂欢”与“灰色”
  • 后现代艺术的商业运作
  • 两个视角回眸艺术“85新潮”
  • 尹吉男:当代艺术家仍需寻找文化坐标
  • 欧文·沃姆 选择幽默,就是选择批判
  • 中国当代艺术的审查制度
  • 国内新闻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新闻档案 > 国内新闻 > 第二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圆满结束

    第二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圆满结束

    2014-05-22 12:19:21 来源: artda.cn艺术档案 作者:

    第二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于2014年5月18日结束,参展艺廊于一连五天的展期获得骄人的销售成绩。除了精彩的艺术展览外,大会同样安排了丰富多姿的公众节目,包括于巴塞尔艺术展广受欢迎、首次在亚洲举行的光映现场展区,一连三天播出了41位艺术家的49套电影作品,由31间参展艺廊代表展出。

     

    第二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于2014年5月18日圆满结束,参展艺廊于一连五天的展期获得骄人的销售成绩。瑞银集团(瑞银)首次成为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主要合作伙伴,大会展出来自39个国家及地区、合共245间顶级艺廊,其中超过一半参展艺廊于亚洲及亚太地区拥有展览空间,充分显示巴塞尔艺术展致力展现区内艺术作品的承诺。展会共吸引了超过65,000名来宾入场。
     
    参展艺廊及其展览的水平均非常卓越,吸引了亚洲及亚太地区的新旧收藏家到访,包括澳洲、香港、印度、印尼、日本、中国大陆、纽西兰、菲律宾、俄罗斯、沙地阿拉伯、新加坡、南韩、台湾及阿联酋。除了众多亚洲藏家到访展会,另外还有远道来自比利时、巴西、哥伦比亚、法ࢲ 9;、德国、意大利、秘鲁、西班牙、瑞士、英国及美国等地的收藏家。世界首屈一指的美术馆及艺术机构的总监、策展人、信托人及赞助人亦同样参与盛举,包括悉尼的新南韦尔斯艺廊(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纽约亚洲协会、伦敦当代艺术学院、巴黎罗浮宫、纽约MoMA PS1、悉尼澳洲当代艺术博物馆z 89;深圳及北京的OCT当代艺术中心、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伦敦泰特现代美术博物馆、华盛顿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以及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亦前来参观展会,包括唐纳天、Miquel Barceló、Wim Delvoye、谷文达、李杰、李文、刘国松、Ahmed Mater、森万里子、Oscar Murillo、村上  8534;、Carsten Nicolai、The Propeller Group、Tobias Rehberger、Fabienne Verdier、张玮、苏笑柏、孙逊及曾凡志。
     
    除了精彩的艺术展览外,大会同样安排了丰富多姿的公众节目,包括于巴塞尔艺术展广受欢迎、首次在亚洲举行的光映现场展区,一连三天播出了41位艺术家的49套电影作品,由31间参展艺廊代表展出。所有电影均安排在香港艺术中心agnès b.电影院播放,由驻北京及苏黎世的策展人、多媒体& #33402;术家及制作人李振华负责策展。重点作品包括国际艺术家如Sookoon Ang、石田尚志、John Latham、Dinh Q. Lê、Roman Signer、Nina Yuen及香港艺术家关尚智及杜可风的作品。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以蜚声国际的德国艺术家Carsten Nicolai创作的视听装置艺术α (alpha) pulse 为展会对公众开放展开序幕。由巴塞尔艺术展委托创作的作品将灯光错落有致地投射在高达490米的世界第七摩天高楼、环球贸易广场(ICC)整栋大厦的外墙。大楼像灯塔一样将脉冲带进城市,成百上千的香港居民  1450;访客都能观赏,附设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更让城中不同角落的观众能亲身参与这一个于香港展出最大型的艺术作品中
     
    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举行期间,城中其他艺廊及文化机构也同步举办了超过150场文化活动,包括两间国际艺廊的开幕,位于娱乐行的佩斯画廊及Axel Vervoordt。
     
    参展艺廊均对今年艺术展赞不绝口:
     
    「我们单在首天便已售出了超过五成的作品,并在展会上与收藏家继续深入交流,同时建立新的人脉网络。我们接触了许多来自亚洲、欧洲及美洲的新收藏家,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绝对是我们参加过最优秀的展会。」
    吴悦宇 ,总监,耿画廊(北京、台北)
     
    「每次来港参展,都令我们非常雀跃,今年的艺术展更充满活力,让我们与来自区内的收藏家和美术馆策展人交流分享,来宾对画廊的展览反应热烈,草间弥生、Oscar Murillo、Marlene Dumas、Luc Tuymans、Neo Rauch和Michaël Borremans等艺术家的作品更备受追捧,Jeff Koons与Donald Judd的大作亦当然大受欢迎。此外,我们亦与来自台北、澳ė 54;、北京、香港、南韩、新加坡及纽西兰的收藏家建立了网络。」
    David Zwirner,拥有人,David Zwirner Gallery(纽约、伦敦)
     
    「我们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度过了美好的一周。我们的销售情况空前出色,客户主要包括亚洲的美术馆以及欧洲重要的私人藏家和一些公共基金。这次是我们第一次参展而成绩完全超出预期。我们遇到了许多新收藏家并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Prateek Raja,总监,Experimenter( 加尔各答 )
     
    「第二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成果令我们非常鼓舞,今年更多区内收藏家蜂拥而至,差不多涵盖亚洲每一个国家,整个展会体验的水平亦大大提升。」
    Nick Simunovic,总监,高古轩(纽约、香港、巴黎、伦敦、罗马、日内瓦、比华利山)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为我们提供了接触新客户的平台,这并不是每个我们参与的展会都能达到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充分保留了地区内的多样性,是一个让我们能认识亚洲艺术家,同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联系交流的地方。」 
    Sadie Coles,拥有人/总监,Sadie Coles HQ(伦敦)
     
    「我一直认为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是全亚洲的艺术展。假如你只能去一个亚洲艺术展,这就是你要去的展会。每年参展都让我们建立了新的人脉,同时巩固与现有客户的关系。」
    吕晶晶,经理,北京公社(北京)
     
    「访客的响应非常热烈,Gutai的拥趸对我们所带来的作品表现兴奋,我们亦同样高兴能把作品引荐给首次接触此类艺术的人。这展会上,我们接触了许多新的面孔,令人最为雀跃。我们作品出售了给中国大陆、日本及东南亚藏家。」
    Lisa Panzera,总监,Fergus McCaffrey(纽约)
     
    「于展会中见到许多来自中国大陆的收藏家,特别是年轻一代,令我非常兴奋。今年展会的水平比去年提升了不少,其中展出了横跨亚洲的作品,教人目不暇给。明年展会改期到三月是个重要的转变,令我非常期待,亦将展会于亚洲艺术市场的潜力提升。我期待将有更多欧美收藏家๢ 8;道前来。」
    Urs Meile,创办人,Galerie Urs Meile(琉森及北京)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已成功在一众亚洲艺术展会中奠定其领导地位,更是国际艺坛的重要盛事之一。我们与中国大陆及亚洲各国收藏家之间的关系愈加紧密,更将多件重量级作品置于不同藏品系列和私人美术馆中。」
    Neil Wenman,高级总监,Hauser & Wirth(苏黎世、伦敦、纽约)
     
    「我们在这次展会上取得了非常优秀的销售成绩,作品出售了中东的收藏家及居于香港的欧洲收藏家,媒体对我们亦甚感兴趣,于对于亚拉伯艺术较少认识的远东为我们的画廊及艺术家作介绍。」
    Adnan Z. Manjal,业务发展,Athr Gallery(吉达)
     
    「整个展会的体验令我们欣喜莫名。我们认识了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及菲律宾的新收藏家,也成功向他们卖出作品。展会充满生命力,其质量更足与任何欧美展会相提并论。」
    Nicolas Nahab,销售总监,Marian Goodman Gallery(巴黎、纽约)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为本地艺坛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我们今年更在艺聚空间展区内首度展出了本地艺术家黄荣法的作品,成功吸引新客户来到我们的参展摊位,中国及西方艺术家的作品都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绩,许多重要收藏家都造访了我们的摊位,人流非常理想。我们非常期待਴ 6;年三月的艺术展。」
    林明珠,创办人,艺术门(香港、上海、新加坡)
     
    「今年是我们首度在港参展,在展会上我们接触了来自欧洲、亚洲、澳洲及美洲等地的收藏家,真正横跨世界各地。对于首次参展,实在是非常令人兴奋的经验,我们热切期待明年再度重临。」
    Kevin Scholl,总监,Susanne Vielmetter Los Angeles Projects(卡尔弗城)
     
    「我们销售成绩非常突出并且与许多新收藏家建立联系,尤其是来自香港的西方收藏家以及中国大陆收藏家对我们艺廊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展会上各个艺廊的展览都十分精彩和多元化。」
    Jessie Xie ,副策展人 ,沪申画廊 (上海)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一直是培育各界对国际当代艺术的兴趣的推动力,又在区内启发跨越国界的艺术品味,随着每一届艺术展的举行,其独特角色已越发明显。」
    Glenn Scott Wright,总监,Victoria Miro(伦敦)
     
    「对我们来说,这是有史以来最优秀的一次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去年参展的时候,我们接触了许多新的收藏家,今年我们则进一步巩固了这些关系。今年我们的作品出售了给香港、马来西亚、法国及英国的收藏家。而亚洲收藏家对战后意大利艺术作品的兴趣更日见浓厚。」
    Francesca Piccolboni,总监,Tornabuoni Art(巴黎)
     
    「今年我们首次向年轻的北京收藏家卖出了Araki的摄影作品,更是我们第一次在展会上遇见这么多来自北京的收藏家。」
    Takayuki Ishii,总监,Taka Ishii Gallery(京都、东京)
     
    「得到巴塞尔艺术展的卷标实在极具分量。在本周,年轻艺术家Jake Walker的作品销情非常理想,新旧客户都对其作品深感兴趣。」
    Melissa Loughnan,总监,Utopian Slumps(墨尔本)
     
    画廊荟萃(Galleries)是展览的主要展区,展出171间最享负盛名的现代及当代艺廊的精选作品,艺廊以整体的艺廊展览及节目获选,除了载誉重临的艺廊外,其中更有20个首次参与巴塞尔艺术展的参展单位,包括Anna Schwartz Gallery、Applicat-Prazan、Brame & Lorenceau、Galleria Franco Noero、Galerie Hubert Winter、Galerie Nikolaus Ruzicska、Galerie Peter Kilchmann、gdm、Gerhardsen Gerner、Grieder Contemporary、Hamm er Galleries、Mazzoleni Galleria D'Arte、Meessen De Clercq、Meyer Riegger、Michael Hoppen Gallery、Michael Lett、Mitchell-Innes & Nash、Susanne Vielmetter Los Angeles Projects、Tokyo Gallery + BTAP以及Zach Feuer Gallery。
     
    亚洲视野(Insights)展出47间于亚洲及亚太地区拥有展览空间的艺廊的策展项目,深入浅出地勾勒了区内艺坛发展的概况,展出来自亚洲的多间知名现代艺廊的作品,重点包括:世界画廊的刘国松个展及Gallery Yamaki Fine Art为日本其中一位最举足轻重的战后概念艺术家河口龙夫(Tatsuo Kawaguchi)举行的专题  010;展。
     
    艺术探新(Discoveries)展区专门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艺坛新秀而设,展出个人或双人展览,今年,展区共展出27间艺廊。来自加尔各答的Experimenter展出的艺术家Nadia Kaabi-Link荣膺今年艺术探新大奖(Discoveries Prize)殊荣,获颁总值25,000美元的奖金。其作品更被评委形容为「敢于冒险、大胆运用艺术语言,同时充满ņ 54;感、内容丰富」。获奖艺术家由专业评审团选出,包括香港Para/Site艺术空间的策展人兼执行总监康喆明(Cosmin Costinas )、2014年悉尼双年展艺术总监兼悉尼澳洲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总监Juliana Engberg以及ArtAsiaPacific 杂志编辑及出版人伍颖瑜。

    艺聚空间(Encounters)展区展出了17件大型艺术作品,由由东京都现代美术馆首席策展人长谷川佑子(Yuko Hasegawa)策展,专门为大型雕塑装置及表演而设,参展艺术家包括宫永爱子、Rebecca Baumann 、Marta Chilindron 、谷文达、李文、林明弘、Tobias Rehberger 、沈少民、菅木志雄、孙逊、Atelier Van Lieshout 、汪建伟、黄荣法、徐渠、杨õ 15;广、Yeesookyung 以及余政达。
     
    巴塞尔艺术展的讲座节目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及沙龙漫谈吸引了超过1,800名观众参与,并请来了亚洲及国际艺坛的重量级嘉宾出席。今年讲座对谈系列的头炮节目艺术家座谈会由中国传奇艺术家刘国松与香港M+博物馆水墨艺术策展人马唯中进行对话。名为「跨文化艺术收藏」的讲座෿ 1;来了Shareen Khattar、大林刚郎、Gene Sherman 和陆寻进行讨论,研究「东方」或「西方」收藏方式是否受到挑战。论坛探讨当涉及到跨文化交流和艺术教育之时,收藏家的社会责任又在哪?随着香港的文化建设越趋成熟,有关题目更是不容忽视。下午的沙龙漫谈节目涵盖了艺术家演讲、论坛及座谈会, ;艺术家、策展人、美术馆总监及研究员等都在讲者之列,名为「香港制造:收集牛奶布丁和桌布」的论坛由唐纳天、李杰、林伟而及Christoph Noe主讲。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及沙龙漫谈的录像可于artbasel.com/hongkong/talks观看。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